本科生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本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必修课,3学分,48课时,主要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学会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方法。本课程采取专题讲授方式,授课团队由知名专家领衔,课程师资力量雄厚,是学校建设的重点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目标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学习要点

  •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指弓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立志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需要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需要对宇宙、社会和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为此就需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理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极度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改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思想道德与法治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答时代的问卷。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好时代。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当代大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本指导和遵循,尤其侧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是全校本科生各专业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大学生成长的特点而开设,每学期课程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通过介绍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各个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阐明党和国家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相关政策。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知识探究方面了解当前国内外主要问题事件和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增强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瞄准马克思主义导航勇担社会使命责任的先进价值引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深入知识探究、紧扣高精尖问题立足综合突出特长的超强能力建设、涵养至上情操坚韧意志和高雅品味的魅力人格养成的育人目标增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相关素质。